《人民周刊》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来源:人民周刊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安排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本期开始,本刊特摘录由本社人员参与编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党员干部党史学习读本》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在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最初,中国人从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其后,《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断。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要点。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真理,不遗余力”。但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知道上述内容的人很少,即使是先进者也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

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换来的却是反动军阀无情的镇压。为了救国,为了找到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点燃了心中热切的期待,他们认识到必须先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正在孕育之中。1915年,为了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空前的新文化运动。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像一道闪电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狂飙。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但此时的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明显暴露出来。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即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这就引起了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正是这种怀疑和批判,为他们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了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或近似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正式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伟大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失败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丧失信心,转而颂扬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在各种社会主义观点纷然杂陈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最终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它,许多仁人志士先后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五四运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孙中山和国民党指导、支持下创办的《建设》和《星期评论》杂志,也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有了先进的理论,有了新的社会力量,到这时,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已成为呼之欲出的事情了。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安排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本期开始,本刊特摘录由本社人员参与编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党员干部党史学习读本》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文章来源:人民周刊 网址: http://rmzk.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8025.shtml


上一篇: 颂党恩 报党情
下一篇: 中国文学论文_情思缱绻千年,《洛神赋》依旧鲜活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人民周刊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